轉載中國時報2012/5/8
【記者游婉琪報導】新科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丹.謝特曼昨接受台北科技大學邀請,與近一千七百多名大學與高中師生分享他在「準晶」上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榮譽院長李遠哲也現身與謝特曼對談,兩名諾貝爾獎得主雙雙鼓勵年輕學子要隨時對世界充滿好奇,只要堅持理想,就有成功的一天。
卅年前,以色列化學家丹.謝特曼在黑暗的電子顯微鏡室裡,發現鋁-錳化合物產生了一個十重對稱的繞射圖譜,打破傳統科學家對晶體結構的認知。不幸的是,在他的研究發表之初,這項突破換來科學界的質疑,就連當時公認最偉大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與晶體學家鮑林,也曾公開批評謝特曼的發現是「無稽之談」。
即便如此,謝特曼仍持續研究準晶,直到去年諾貝爾化學獎由謝特曼獨得,這才改變外界對他的看法。走過這段「被質疑的年代」,謝特曼謙虛地說,早年準晶沒有被發現,主要是因為電子顯微鏡技術不普及。
李遠哲則指出,勇於發問是科學家進步的動力,台灣學生通常只相信書本裡既有的知識,把時間浪費在準備考試。他認為,學校應該給予學生累積信心的機會,不能單憑分數判斷一名學生到底成功還是失敗。
現場師生也把握難得機會,對兩名大師級人物提問,北科大學生陳羿仲好奇諾貝爾獎得主的人格特質與一般人最大差異為何?謝特曼認為,好的科學家要能從不同角度探索同一件事情,並且一次將所有心力投注在一件事情上。李遠哲則勉勵學生,不要害怕自己與別人不同,勇敢嘗試自己想做的事。
會後北一女學生吳懷珏拿出滿滿的筆記請謝特曼在紙上簽名,她表示,謝特曼發現準晶的過程不如一般人所想的順遂,但他旺盛的好奇心與創造力卻足以啟發年輕人,整場演說讓她收穫良多。
準晶卅周年國際研討會昨同時也在北科大開幕,連續三天邀集世界各地研究準晶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提升台灣師生研究視野及國際觀。
相關網址:http://www.sec.ntut.edu.tw/files/13-1011-28421-1.ph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